秋季校园丨谨防秋冬季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1-3天,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临床特点为:畏寒、少有寒战;发烧,体温速升至38°C—40°C;头痛、全身无力;厌食、恶心;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涕等。少数病人的临床症状以胃肠道为主。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型流感多见于小儿患者。 因地制宜,就地适当隔离、休息、多喝开水。房间多通风和消毒,对症治疗来减轻症状和控制细菌性继发性感染,发病早期(48小时内)可服用抗阻流感病毒药物,严重患者需住院治疗。 流感病毒疫苗接种是当今防止流感发生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服用预防药物,但不能代替疫苗接种。 自我保护在预防流感中是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流感流行季节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增减衣物。少去甚至不去,更不要带儿童去用拥挤不卫生的公共场所和正在患类似流感疾病者的家中。 节假日娱乐要适宜,不能暴饮暴食,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 保持清洁,不接触病禽和病畜。 临床主要表现: 绝大部分手足口病患者为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庖疹性咽颊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二季为高峰,5~15岁儿童最易得病,临床表现为病初先发热,有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腮腺肿大,张口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甚,肿胀于1-3天达到高峰,4-5天后逐渐消退,10-14天可痊愈。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少数有并发症,如脑膜脑炎、心肌炎等。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源包括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患者在腮腺肿大前6天到发病后9天都具有传染性。腮腺炎病毒主要是以飞沫形式通过呼吸道传播。 预防措施: 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或腮腺炎疫苗可预防腮腺炎的发生。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勤洗手,认真洗手。 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防止疾病通过食物饮水传播。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可存活。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用家用漂白水和含氯消毒液清洗和消毒染污的地方及物件。 加强晨检工作,询问学生有无呕吐或腹泻症状,一旦发现疑似病人,要立刻隔离治疗。